
学院简介
环球360管理网美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1993年创办的美术系。学院设有美术学系、环境设计系、视觉传达与媒体系、动画系,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建筑学等6个本科专业,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美术与书法、设计2个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先后获批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全院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1500余人。

学科亮点
学科地位:
美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教育为主线,以党建为引领、以育人为核心,突出中华文化艺术守正创新办学特色,秉持“向善向美,立品立人”院训教育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立足社会需要,坚持把高素质创新应用型艺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学院工作的终极目标,把人才质量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牢牢抓住我校艺术学与民族学交叉禀赋优势,充分发挥教授引领,团队协作,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结合,以项目申报和成果创新为抓手,精心谋划,进一步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完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着力打造特色专业,稳步拓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高水平的美术与创作、文化与创新、设计与服务、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发展的研究型学院。
科研成果:

近三年成功获批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奖艺术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承担艺术服务国家及地方发展、乡村振兴、非遗文化保护百余项次,累计服务到账经费近千余万元。论文:研究成果丰硕,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省部级及30余项,承担艺术服务国家及地方发展、乡村振兴、非遗文化保护百余项次,累计服务到账经费近千余万元。论文:研究成果丰硕,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2项;已获授权专利6项。
科研环境:
拥有华中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民族美术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整合民族学博物馆、光谷美术馆、实习基地等优势资源,建构以“一体、两翼、三基地”为整体的艺术教学、科研、服务实验体系。

师资力量:
美术学院共有研究生导师27位,其中博士学位导师9名,占比34%;硕士学位导师14名,占比52%。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湖北省文艺家突出贡献奖、湖北省楚天名师工作室特聘教授、校级教学标兵、教学先进个人、三全育人楷模等各类学者名师10人次。拥有“长江流域优秀艺术研究与创新应用团队”“人居住环境设计与文化”3个省/校级科研团队和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培养及就业
培养模式:
实践与创新: 设立研究生后期资助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最高 2 万元 /项),支持自主选题研究。 组织学科竞赛特训(如“挑战杯”“互联网 +”), 近三年赛事获得奖项 318项:24年获得赛事奖项 62项;23年获得赛事奖项217项;22年获得赛事奖项39项。近三年赛事国奖共获得38项,22年获得赛事国奖12项;23年获得赛事国奖9项;24年
获得赛事国奖17项。
就业前景:
就业率: 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访岗拓企行动,成效显著。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持高位运行,2023 年为 92.11%,2024 年达到 98.04%,2025 年攀升至100 %。数据背后,是学院通过深入企业走访,建立多所研究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优质实习与就业平台,实现实践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就业去向:
签约就业:签约就业是美术学院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去向,近三年研究生就业率均为92%以上。其中,2025年毕业生有9人在高等院校及中学工作,代表着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占比17.65%。自由职业:6人,占比11.76%。
升学深造:
例如英国西旺斯大学第二学位、攻读韩国汉阳大学博士学位等。
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进入省市级机关、民族事务部门,毕业生占比30%。
报考优势与支持
招生信息:
特色项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