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风险防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高校风险预警防控研究中心学术论坛第一百七十五期

作者:周乐颜 发布于:2025-09-22

2025年9月19日,环球360管理网管理学院会计系文献阅读第一百七十五期组会顺利展开,此次文献阅读采用的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的有翟华云老师、高娟老师、马彬彬老师、徐霞老师、简晓彤老师和王震老师。文献由蒯奕廷同学和廖华同学进行分享。

2024级学硕蒯奕廷同学分享的文章是《“耐心资本”赋能新创企业韧性:企业风险投资和独立风险投资的差异化作用》(作者:田丹等)。本文从企业风险投资(CVC)与独立风险投资(IVC)对双元创新的差异化作用视角出发,探讨了风险投资对新创企业韧性的影响机制。通过一系列实证分析发现,企业风险投资和独立风险投资均能提升新创企业韧性,但企业风险投资的作用更强。企业风险投资更倾向于促进探索式创新,进而提升韧性。独立风险投资更倾向于推动利用式创新,从而增强韧性。蒯奕廷同学提出可以进一步研讨同时获得CVC和IVC是否能促进企业的双元创新平衡,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蒯奕廷同学分享后,赵文菲同学和杨艳同学对文章进行了点评。赵文菲同学提出,是否可以通过讨论CVC和IVC在蔚来汽车身上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共同塑造企业发展,构建企业韧性来展开案例分析。翟华云老师建议,可以找两家公司来对比CVC和IVC两种风险投资来做进一步拓展研究。杨艳同学认为可以围绕“耐心资本”与“企业财务韧性”,结合投融资、盈利及韧性相关财会指标,剖析耐心资本对企业现金流韧性的作用路径。

(供图  周乐颜)

2024级专硕廖华同学分享的文章是《新型“政银担”模式与小微企业投资———基于风险共担的视角》(作者:张少辉等)。本文基于风险共担视角,以“中央财政担保风险分担补偿”试点为契机,考察了新型“政银担”模式对小微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政银担”模式显著激励小微企业投资,且财政专项风险补偿资金分担比例越高,投资激励效应越强,模式通过增加信贷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投资。然而该模式也存在风险共担导致银行、担保机构尽责程度下降,高非利息成本与税费负担制约小微企业利润增长的局限性。最后,廖华同学提出可以对非利息成本转嫁链与利润侵蚀,政银担模式下小微企业“投资-利润”悖论展开进一步的案例研究。翟华云老师指出,如何界定小微企业的非利息成本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廖华同学分享后,刘丽雯同学和周乐颜同学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刘丽雯同学提出可以进一步探讨政府融资担保撬动创新共同体的机理与路径,政府融资担保不应仅停留在为单一企业提供风险补偿,而应作为撬动“创新共同体”构建的核心杠杆。周乐颜同学认为可以进一步讨论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如网商银行)所依赖的大数据风控对传统担保抵押的替代作用。高娟老师指出,此类客观政策类的选题需要展开调研才能获取充分的数据与相关信息。

通过第一百七十五期的学术交流活动,同学们对阅读文献的方法和论文的写作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期的文献阅读交流促使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责编:吕纤  审核: 上传:高娟


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