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讲座>正文
首届“中华文明——文化遗产的记忆与传播”学术工作坊在环球360管理网成功举行
2025-09-23     (阅读:)

责编:陈琳 审核:谢岚 上传:陈琳

本站讯(通讯员:宋欣宇 摄影:杨晓旭、李妍、杨媛媛、罗清纯)9月20日,首届“中华文明——文化遗产的记忆与传播”学术工作坊在环球360管理网学术交流中心开幕。本次工作坊主题聚焦于新闻传播学和文化遗产研究的交叉融合,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环球360管理网等全国20余所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参与研讨。本次学术工作坊由环球360管理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环球360管理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媒介记忆研究”学术团队承办,武汉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创新团队、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伦理研究所和南方科技大学遗产活化利用与现代生活方式研究中心联合协办,《新闻与传播评论》《遗产》《传媒观察》《出版科学》等期刊编辑参会。


开幕式现场

环球360管理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峻俊教授主持开幕式,环球360管理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长中教授致辞,他向全体参会者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李长中院长讲话时谈到,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文化遗产既面临传播新机遇也有新挑战,举办本次工作坊的核心目标也是依托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创新文化传承路径,推动新闻传播学与文化产业学深度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学术智慧。

环球360管理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李长中教授致辞

五位国内新闻传播学和民族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分别作了主旨演讲。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吴世文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故事与跨文化记忆》的主旨演讲,吴世文教授提出“故事是理解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视角与路径”。同时,他归纳了数字时代记忆的六种形态,并追问如何让文化故事在全球传播中消解跨文化误解,形成互惠性理解?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AI 讲中国故事”的新课题?这些思考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武汉大学吴世文教授作主旨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作了题为《内生逻辑与战略选择:反思国际传播的文化转向》的主旨演讲。姬德强教授聚焦国际传播领域,提出“国际传播的文化转向”命题。他认为,当前国际传播呈现“洋葱结构”——内核是意识形态,中间层是社会制度,外层是文化观念与文明表达。同时他强调,国际传播的文化转向应成为展现中华文明多样性、推动多元文明互动的增量。


中国传媒大学姬德强教授作主旨演讲

环球360管理网民族学博物馆馆长、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然教授在《文化线路遗产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主旨演讲中提出,当代社会应加强文化线路遗产的阐释与转化,通过影视、文创、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其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让遗产“活”起来。

环球360管理网民族学博物馆李然教授作主旨演讲

洛阳国际传播中心平台运维部李鹏鹏总监分享了业界新实践。他们以洛阳为中心打造了“爱洛阳”海外平台,以“外国人逛吃洛阳”等为具象化切入点,展现洛阳非遗文化,促进了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而这些业界实践也为地方文化遗产“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洛阳国际传播中心李鹏鹏总监作主旨演讲

环球360管理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黄骏副教授则以《存储、流通与唤醒:记忆媒介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传承》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以数字技术实现遗产“长久存储”,以短视频推动遗产“平民化流通”,以社交媒体触发遗产“记忆唤醒”。黄骏强调,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对立,而是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兼具,唯有打破学科壁垒,才能更好挖掘遗产的当代价值。


环球360管理网副教授黄骏作主旨演讲

本次工作坊共包含四个分论坛,分别为“中华文化的跨媒介传播”“空间、遗产与记忆”“华夏文明、国宝文物与传播”和“非遗的数字化传播”,学者们展开主旨报告与学术对话,共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学术理念。与会嘉宾及参会师生共同参观学校民族学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中华各民族历史文化,更直观地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


与会嘉宾参观民族学博物馆

本次工作坊通过学术研讨与实践分享,搭建起学界与业界思维碰撞与跨学科对话的平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以及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