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佳节与中秋团圆日即将来临之际,9月27日上午,馆内欢声笑语不断,一场以“童心共筑团结梦,携手同绘中华情”为主题的民族文化浸润活动在此温情启幕。本次活动由我馆“西兰卡普”讲解志愿服务队联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团委志工部共同举办,依托“紧紧石榴籽,民族一家亲”社区项目,邀请民大社区十余名适龄儿童走进我馆,在沉浸式体验与互动感知中触摸民族文化脉搏,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迎国庆、中秋双节。

图为 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拓印知识
活动伊始,非遗拓印小课堂在博物馆特色空间内率先拉开帷幕。志愿者们耐心向孩子们讲解拓印技艺的历史渊源,随后为孩子们分发了精心准备的拓印工具,其模板选取了汉族龙凤图样、土家族西兰卡普图案、苗族纹样等民族特色的元素。志愿者们一边示范拓印技巧,一边讲述图案背后的文化故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拓印工具,小心翼翼地蘸取颜料、铺平纸张、按压模板,一幅幅精美的民族图案逐渐成型。

图为 志愿者与孩子们进行手工画
与非遗体验同步进行的民族团结手工课同样妙趣横生。志愿者与孩子们采用灵活的结对模式,共同开启创意创作之旅。活动现场,孩子们围绕“民族团结”的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维吾尔族花帽上精致的花纹、蒙古族长袍飘逸的线条在孩子们的笔下有了生动的色彩。

图为 志愿者为孩子们进行讲解
“小朋友们,大家知道这件畲族祖图背后,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吗?”伴随馆内志愿讲解员的提问,民族学博物馆文物讲解这一压轴环节正式开启。在志愿者的有序引导下,孩子们走进馆内的文物展区,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民族历史探索之旅”。讲解员以故事化的语言,为孩子们逐一解读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见证传统民俗仪式的铜鼓,到记录土家族历史变迁的五寨长官司印;从承载生活智慧的黎族竹编,到蕴含艺术美学的苗族服饰,每一件文物都成为孩子们了解民族历史的“活教材”。讲解过程中,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思考,在问答之间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此次活动充分利用我馆的资源优势,将文物展览与互动体验相结合,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的文化盛宴。其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于他们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家国一体的种子。

图为 志愿者与部分小朋友合影